关于 MOLI
MOLI 的由来¶
MOLI脱胎于“一生一芯”计划(ysyx.org),目的是面向计算机系统领域,提供更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能力培养。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一生一芯”计划,至今累计报名总数已超10000人,覆盖国内外800余所高校,帮助数千名同学掌握处理器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较好的影响力。我们启动 MOLI,是希望能把“一生一芯”的经验,复制到计算机系统领域,增加覆盖操作系统、编译系统、高性能计算、软硬件协同等其他偏软的系统方向。
“一生一芯”和 MOLI 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具体如下:
-
为顾及普适性,高校实践课程难度普遍偏低。学生出于兴趣或应对压力的需求(找工作、科研课题、参加比赛等),通常会寻求课外解决方案(线上公开课、参加比赛、企业实习等)。
Tip: 高校实践课程难度低,有其客观性。老师们设计课程,需要考虑当前班级学生的中位数水平,尽量让大家都能听得懂,都能有收获。如果计算机系统方向的课程难度太高,对其他喜欢AI和web开发的同学来说,是很难受的事情,不仅听不懂,还要总挂科。至于在课上“吃不饱”的同学,可以主动寻求老师的针对性建议,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比赛。这是当前高校照顾“普适性”与“个别性”的最常用方案。
-
同学们对“提升动手能力”的需求,较为多样化。很少有学校可以开设足够多种类的课程,来应对这些需求。例如,学习嵌入式、FPGA等更加贴近应用的系统;参加比赛,既能提升动手能力,又能获得名次;对操作系统、编译器和高性能计算等与体系结构高度相关但更偏软件的方向兴趣较为浓烈;基础尚弱,需要从编程基础和环境配置开始学习。
学生们强烈的课外学习需求,催生了三种形式的学习方案。学生可以根据当前技术能力、空余时间多少、未来发展规划等,选用不同方案。
- 自学网站:寻求自学路线和线上公开课(MIT、Berkeley等),以及csdiy.wiki、csguide.cn等网站以及技术大V的文章。自学网站普遍由技术水平较好且乐于分享的个人维护。
- 优点:易获取性比较好,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但是没有访问门槛。尤其是 csdiy 还给公开课做了系统整理,方便大家选用。
- 缺点:交互性较弱。MOOC式的实践课程,没有互动式的讨论氛围加持,会比较劝退。但如果维持一个大规模学习讨论社区,成本较高,非个人爱好者可以承担。
- 学生社团:在校方/老师的支持下,成立“互助共学”(或“师兄带师弟”)式的社团,如太原理工大学“云顶书院”、深圳技术大学“创芯社”等。社团背后通常有一群技术好且组织能力强的同学。
- 优点:交互性好,适合形成共学氛围,指导成本低,讨论效率高。并且可以组队打比赛、一起做课设,沟通交流起来都很方便。
- 缺点:所有的学生社团的常见问题,社团运行需要技术好且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这样的同学,不是每年都有,故而社团较难传承和持续,尤其是小圈子技术社团。
- 企业实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比如部分硕士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更倾向于寻找企业实习,获得企业老师傅的指导,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丰富项目经历。
- 优点:简历呈现性好,第三方认可度高。学生可以全方位接触到企业(或课题组)的真实工作环境,除参与技术项目外,还可以感受到企业工作氛围等。
- 缺点:时间要求较高(连续3~6个月以上)。同时,除少数校招实习计划(校招前的考察和培育)和高水平研发岗位外,企业实习更加像是短期雇佣。企业培养短期实习生的积极性很低(刚刚培养完就走掉了)。故而,参与企业项目并不等同于个人成长。进入企业时候的技术水平越低,能够匹配的岗位技术含量越低,企业实习对个人的帮助就越低。
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案是,首先通过自学网站和学生社团提升个人能力,然后寻求一个高起点的企业实习。如果把企业实习视作一个双向选择的市场行为,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回到了 “如何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以达成高起点实习的要求”。为帮助同学们实现这个目标,MOLI由此而生!
高起点实习 > MOLI = (自学网站+学生社团) > 低起点实习
显然:1)MOLI 的质量提升,会拉高“高起点实习”的基线;2)找个“低起点实习”还不如自学。
MOLI的组织形式¶
对应不同能力背景和需求的同学,MOLI 支持三种组织形式。
-
线上学习:同学们线上报名后,以动手自学为主,加入微信群和QQ群讨论。MOLI助教负责整理、翻译并长期维护讲义;组织每周交流会、技术考核等。
“学生指导学生”被广泛用于普及初等教育,并非 MOLI 首创,例如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小先生制”,贝尔&兰卡斯特于1803年提出的“导生制”,以及国内外大学盛行的“助教(TA)制”,都是同类思想的具象和延伸。该制度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助教(或“小先生”、“导生”)的培养和遴选。对兼顾专业性和规模的 MOLI 来说,助教体系(培养和遴选)是核心关键。
-
高校工作室:学生进入工作室,由(线上+线下)助教共同指导,这既分担了工作室助教的指导成本,也降低了工作室没有“强人”就运转不下去的风险。学生社团可向 MOLI 申请成立工作室
-
线下基地:学生具备一定基础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到线下基地继续学习(一般是2~3个月)。线下基地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宿舍和工位、更为浓厚的共学氛围、社区项目实习(带酬)。学生结束基地学习,可自行选择“回学校”或是“去企业实习”。此外,基地会通过线下熟悉和观察,吸收一部分认可 MOLI 理念的同学进入助教团队。